取消论文硬杠杆"是研究生教育的创新
最近,中国交通大学宣布了一系列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在规范博士生和硕士生科研培训、研究生实践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废除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资格的旧规定等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研究生是否想发论文是一个多年来一直讨论的老问题。这个老问题已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不是以同样的语气,而是对形势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发展。2000年录取的研究生总数为103000人。根据最近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2019年中国研究生人数达到300万人,2020年达到110万人。
今年3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今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面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面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研究生教育数量的快速增加,带来了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地域的扩大,研究生培养类别的增加。加上近年来公司扩招速度更大,被认为小众,‘劣质’的趋势得到扭转,成为更多人的选择。2017年以来报考人数比例首次超过学硕,且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重点大学,适度压缩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规模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生评价机制必然会发生变化,研究生为了获得学位而发表论文,显然不能适应各种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一般来说,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卓越,专业研究生应该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显然,发表论文并不是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服务的最好或唯一的方式。
因此, 《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改革开放的决定》, 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班级,不同教育类型的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完善综合评价,努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教兴国的评价体制机制。
当然,豁免研究生发表论文并不表示他们不再重视学术研究。在研究生培养改革中,中国交通大学实行分年级基础文献阅读制度,要求硕士研究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课程,开设"学术写作"必修课,奖励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规范学位论文的工作要求,加强对论文过程的评价,明确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均以分级分级的思想为指导。坚持底线要求,奖励而不是"一刀切"的规定,为学生赋权,真正提高论文水平和学术质量的实际措施。
在当前和未来的研究生培养中,要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分类培养、公开合作,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要完善不同程度的教育评价体系,大胆改革旧规则,创新体制和机制,引导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