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在线

《自然》封面论文撤稿,犯乌龙,国际大刊把关不大行

2020-07-25 12:56   来源: 光明网

据媒体报道,7月22日晚上11:00,曾引起学术轰动、由中美科学家完成的"自然"封面纸("自然")正式从封面论文"缅甸白垩纪蜂鸟的大小"中撤下。作者澄清说,琥珀中的标本不是"最小的恐龙/鸟",而是一只规模很大的龙/蜥蜴。根据这份报告,大自然花了整整八年的时间才取消了封面论文,而这次是5个月。


在国内外专家的质疑下,作者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申请退稿,坦然承认错误的勇气并不容易。但是,对于科研成果来说,发表要严格,退出要更加谨慎。退出过程涉及作者、期刊和再版引文的各个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比出版有更大的影响。虽然随着稿件的撤回,上述论文的争议趋于平静,但围绕学术错误纠正机制的讨论不应停止。


就像任何行业一样,科学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周期性偏差甚至"错误"。从积极的观点来看,人类科学正处于不断怀疑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以求发展、扩展和推翻以前的理论成果,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站在前人的肩上,科学的进步是不一样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研究应该容忍所有错误,有些错误要么是由于研究人员的粗心,要么是由于审计责任不到位,甚至是因为研究人员的学术道德,建立学术错误纠正机制是为了尽可能消除在现有理论框架下不应该发生的错误,避免错误的结论误导更多的人。


因为作者是研究的利益相关者,他在纠错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最熟悉研究的人,作者应该在纠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兴趣、面子等原因,作者应该主动承担一切责任,这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许多退出声明,即使最终由提交人发表,似乎犹豫不决,并愿意发言和停止。因此,学术界不仅要严格规范学术规范,而且要创造容错空间,鼓励科研人员对科学负责。


期刊应在科学研究成果的发表中发挥关键作用。一些错误的科学研究成果已经发表,这无疑与缺乏控制密切相关。就这一事件而言,虽然一些行业专家后来质疑,提交人只对原论文造成了"先入为主"的问题,但同行审查和原文发表前的编辑似乎都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与本研究发表后难以纠正的"事后纠错"相比,"事前纠错"的期望值更高。


自然"封面论文的退出是一种警告,即使是公认的国际期刊也应该不断加强检查,吸取教训,避免未来类似的"恐龙"和"黑龙"的尴尬。面对复杂的学术环境,学术期刊和学术评估机构应该保持警惕,树立痛苦感,改进审稿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和方法。


如果犯了错误,不仅要改正,还要建立相应的纪律机制。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研究人员犯错的动机难以追踪,相应的处罚也难以执行。例如,在曾经流行的"韩春玉事件"中,由于河北科技大学的调查结果,韩春玉团队没有发现主观欺诈,尽管它被撤销或归还相关荣誉和奖项,学术和公众对其"学术诚信"的怀疑尚未得到证实。


因此,学术界应该在纠错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术声誉是研究人员能力和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任何错误都会影响研究人员的学术声誉。即使犯错误的研究者逃避法律和行政处罚,学术界也不会停止怀疑他们。如果研究者的学术声誉受到广泛质疑,它将失去在学术界的基础。这种威慑--不是惩罚,而是优于惩罚--也是巨大的。它也启发研究人员珍惜羽毛,加强对自己及其团队的约束。


任何人都不容易承认错误并对其承担责任。但在现实中,任何人都可以犯错误,从诺贝尔奖得主到刚刚步入科研门槛的研究生,犯错的机会与研究人员的简历和身份无关。建立学术错误纠正机制也是研究者澄清自己、提高工作水平的机会。错误纠正机制的存在,不仅是为了防止一些研究人员故意隐瞒错误,而且也是为了避免研究人员因偶然的错误而背负太多的负担。只有这样,科学研究才能轻松地向前推进。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娱乐在线"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